天津博物馆驻村工作队 | 让文物活起来 让乡村富起来

2022-09-14

河南郑州,第九届“博博会”期间,天津博物馆首发亮相的柳编系列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现在让我们跟随驻村工作队人员,一起走进“柳编”文创背后的故事。


柳编太保鼎亮相第九届博博会


2021年7月26日,天津博物馆驻村工作队开始了为期3年的帮扶经济薄弱村工作。为详细了解村情民意,工作队前期进行了大量的摸底调研和群众走访,提出餐饮鲜奶配送、牛羊养殖及种植经济作物等创收思路,但这些想法都因条件不太成熟而没有实施。


天津博物馆驻村工作队在村里实地走访


在一次外出调研过程中,驻村工作队无意中发现一整片的小柳苗在微风中摇曳。通过与附近的村民交流,得知地里种植的是制作手工艺品的重要原材料——杞柳。杞柳种植属于订单农业,一亩地纯利润约2500元,高于种植普通农作物。于是,工作队想到通过推广杞柳种植,帮助村民增收的“妙计”。经过多方探求,工作队顺利联系上订单种植的公司——天津乔夫工艺品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扩展出口产品种类,采取“公司+工厂+种植合作社+签约农户”的模式,形成柳帘的栽植管理、统一收购、烘干储藏、编织加工、外贸销售的规模化经营。工作队表达了想在帮扶村推广种植杞柳的意向,但因种植条件受限,第一次洽谈未能成功。


驻村工作队在帮助村里清理杂草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工作队提出是否可以在帮扶村开展杞柳编织的培训,让村里的妇女们利用闲暇时间赚取一些生活补贴。公司负责人表示,杞柳编织培训之前做过一些,但由于产品销路尚未打开,且对编制技巧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成效并不明显。

第二条路又没走通。工作队转念一想,能否依托博物馆资源,把传统手工技艺和“文物IP”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博物馆特色的柳编工艺品呢?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公司负责人的大力赞同,双方一拍即合!


驻村工作队在学习柳编技艺


文创产品开发调研现场


有了想法,立即行动!驻村工作队将博物馆自身丰富的文物元素、强大的宣传平台和销售渠道与公司丰厚的原材料、技术力量相结合,邀请天津博物馆副馆长、李叔同故居纪念馆馆长沈岩,天津博物馆文创部主任魏鹤赴杨津庄镇实地开展文创产品开发调研。在馆党委的支持下,工作队从馆藏精品中挑选了太保鼎、楚王鼎、白釉龙柄联腹传瓶等造型精美、独特的珍贵文物,授权给公司进行杞柳编织。



驻村工作队带着柳编文创包包和天津万象城交流合作事宜


为拓宽销售渠道,工作队发挥天津市文化中心党建联盟的作用,多次与天津万象城对接交流,其负责人表示,作为央企华润旗下的企业,天津万象城在做好自身主业的同时,也特别热心乡村振兴事业,可在自有网站和APP上帮助文创产品展示、推广和销售。


以上文创产品天津博物馆文创商店有售


葫芦,象征“福禄”。工作队成员亲身体验了柳条编织的魅力,编织出了具有“福禄”寓意的葫芦,特别可爱。


今后,天津博物馆将利用馆藏文物优美的纹饰图案和美好吉祥的寓意,为古老的杞柳编织技艺“赋能”,与乔夫公司进一步合作,开发出更多具有博物馆文物元素文创产品,并借助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载体,向大众传授杞柳编织技艺,让柳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物活起来”中发挥积极作用。

微信
天津博物馆
天博TJM
微博
天津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