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特别活动:穿针引线过七夕 报名开始!

2023-08-14

活动时间:8月20日(周日)上午13:30-15:00 (不限年龄)

活动费用:请咨询工作人员

活动人数:最低开班人数6人,20人满班

报名方式:天津博物馆宣教部 13820275060 高老师 / 13512231826 刘老师



2023/08/20 

穿针引线过七夕

Double Seventh Festival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晚上举行,故名“七夕”。

七夕,一个充满爱意的美丽传说。爱情,不仅仅存在于传说中,也存在于现实中。“七夕”已经被商家打造成了中国的情人节,那么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这么早就让他接触情情爱爱的合适吗?想规避貌似也很难,街边的花店、餐厅、广告牌,家里的电视、广播、智能手机上满眼看到的都是“七夕”,更何况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也是该给孩子科普科普的。看看老师们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吧。



毛毡手工


在古代,七夕的确和牛郎织女的传说关系密切,但它又有“女儿节”的称谓。简单来说,七夕就是一个女子大型祈福节日”。

东晋葛洪《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人七夕乞巧图》七夕之夜,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或五孔针、七孔针)趁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


毛毡手工艺主要采用的原料为羊毛,这种手工艺是一门十分古老的手工艺,并且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游牧民族之中。 自古以来,游牧民族游荡在空阔的草原之上,为了便于携带和迁徙方便,牧民们采用羊毛、牛毛等各种动物毛皮,辅助于繁杂的制作工艺和制作工序,制造毡房、毡车、毡毯、毡帽、毡靴等各种牧民生活必备物品。在不断的制作和传承过程中,毛毡工艺不仅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必要的保障,同时也成为游牧民族文化的一种代表,当人们一看到毛毡制品就会联想到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将具有朴实无华民和坚韧的生命力的的毛毡工艺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融合到现代饰品设计中进行创意设计,既能展现毛毡工艺虽历经岁月沉淀却越发精致的内涵,也可以符合现代人审美。




本次活动 我能学到:

a 了解七夕文化习俗

b 学习配色原理,自选取材料制作毛毡项圈

c 穿针引线来乞巧,制作扭扭皮花瓶


使用技法:毛毡揉搓,戳刺,金属缠绕,串珠,布料裁剪,丙烯装饰。

微信
天津博物馆
天博TJM
微博
天津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