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博物馆2024年年度报告
天津博物馆2024年度报告
一、服务宗旨
天津博物馆是中国近代规模较大、建立较早的公立博物馆,其前身——天津博物院,是在早期教育现代化浪潮驱动下应运而生的我国首家“公办民助”的综合性博物馆。历代天博人秉持先辈“阐明文化,发扬国光,以辅助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不逮”的宗旨,致力于传承历史文化、服务社会大众,通过文物保护、研究、展览、教育等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年度概览
2024年,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和文博院(简称“天博三馆一院”)在市文旅局党组的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免费开放317天,接待观众336万人次,综合满意度达95%以上。现有基本陈列7个,共举办临时展览67个,其中原创临展23个,馆际合作举办展览39个,出入境5个。输出展览17个。本馆举办的展览中有传统文物主题展览,有天津地方历史展览,也有开创了社教工作与展览策划有机融合新路径的“成语跃然”等类型主题展;策划“文博讲堂”“板凳上的博物馆”“博物馆里音乐会”“实景解谜互动游览”“叔同之夜”等社会教育活动670余场,惠及观众超三万人次;全年免费讲解1.1万场次,服务观众119万人次;推出近45类上百款文创产品,销售额不断攀升,在2024年度全国文化创意产品宣传展示活动中,荣获“文化创意案例”和“设计美学案例”;以科技为引领,用数字赋能博物馆各项基础工作,VR天博、智慧导览、智慧馆务等平台相继开通;扩大“朋友圈”,建立与更多国家的交流互动,2024年与白罗斯、西班牙、法国、哈萨克斯坦、波兰、港澳等地区先后完成展览引进、输出。
三、大事纪要
创新服务:一是创新馆校合作,“板凳上的博物馆”系列活动首次推出“双师课堂”授课方式,邀请学校教师与博物馆宣教部老师联动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课程;二是创新专题讲解,精选馆内多个展览中的重点文物串珠成链,形成专题讲解路线,包括“博物馆里的明代记忆”和“动物寻古”两大专题,受到广泛欢迎;三是创新展览模式,通过“展览+”模式,推出“city bike”“city walk”等活动,结合城市文化景观,拓展博物馆服务半径,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四是创新展览数字化体验,推出多个数字交互型体验展,如《宇宙猜想?启程》宇宙主题VR沉浸式体验展,采用世界先进的LBE空间技术,为观众带来沉浸式文化体验。
管理改革:一是完善理事会制度建设,明确理事会职责,加强决策和监督职能,提升博物馆管理水平;二是完善制度规划,重新修订《天津博物馆章程》,制定并执行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体系,提高业务活动管理水平;三是人才队伍培养,加强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研究人才、创新型人才的配备及培养,通过举办或参加专业培训、出国进修等方式,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四、重大项目和重大服务
(一)“岁华纪丽——天津博物馆馆藏二十四节气文物精华展”
时间:2024年1月20日—8月4日
地点:天津博物馆
内容:展览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以时间为序整体展示自然万物从萌芽、生长、收获到休养生息再到新希望的脉络,选取20余类珍贵文物百余件,50%为一二级品,30%为首次展出,利用虚拟交互技术让文物“活”起来,推出“时光宝盒”“亦真亦幻雪景寒林”“天博多宝阁”等数字化项目,带来生动体验。成功举办学术研讨会。
(二)“相约?起航——天津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展”
时间:2024年9月24日- 2025年1月3日
地点:北大红楼、天津博物馆
内容:为纪念中共天津地委成立100周年,创制推出原创展览“相约·起航——天津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该展览先后在北大红楼与我馆展出,在发挥馆藏优势资源,弘扬富有地域特点的革命文化方面进行有益探索。
(三)“丝路昆仑——新疆文物精品展”:
时间:2024年1月17日- 4月15日
地点:天津博物馆
内容:由天津博物馆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联袂推出,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黄金武士与富饶草原——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藏哈萨克斯坦历史文物展”
时间:2024年9月30日——2025年2月12日
地点:天津博物馆
内容:由天津博物馆、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联合主办,展出精品文物185件/套,其中多半是首次走出哈萨克斯坦来到中国展出,吸引了125万名观众前来观展。配合展览,天津博物馆组织多场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讲解接待近百场,志愿讲解183场,2场“哈萨克斯坦历史文物展”主题芭蕾,2场文博讲堂,千余名观众参与其中。该展两次登上“中博热搜榜”,荣登国家文物局推荐的重点展览榜单,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五)主办“中欧美博物馆合作倡议”第四次对话
时间:2024年5月22日——5月23日
地点:天津博物馆
内容:汇聚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50名文化艺术领域专家,以“创造力孕育之地”为主题,共同探讨博物馆在激发创新思维、促进文化交流和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并为激活以天津博物馆为代表的中国城市博物馆创新力积极建言献策。
(六)主办“第四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博物馆联盟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时间:2024年10月22日——10月23日
地点:天津博物馆
来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近70家博物馆120位博物馆管理者及相关业务人员齐聚一堂,聚焦“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展开主题演讲与分论坛研讨,推动区域间联动发展。
(七)“遇见天津 感受中国——‘东方雅韵’中国文化艺术展”赴外展出
时间:2024年6月25日;2024年9月20日
地点:先后赴白俄罗斯莫吉廖夫州和西班牙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
内容:在市文旅局指导下,成功打造并推出“东方雅韵”这一天博对外文化交往的重要品牌。此外,以展览为纽带,与法国吉美博物馆、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等建立友好稳固的合作联系,日渐在国际文化舞台崭露头角。
(八)“天津博物馆珍贵古籍文献修复保护项目”:
时间:2023年- 2024年4月
地点:天津图书馆、天津博物馆
内容:修复《天津府志》《二如亭群芳谱》《王文恪公集》等 3 种 46 册古籍文献,保护珍贵文化遗产。
五、服务数据与服务活动统计
观众接待:全年接待观众336万人次,其中未成年观众 990615 人次,国(境)外观众63943人次。
陈列展览:全年举办各类展览67个,其中原创临展23个,馆际合作举办展览39个,出入境5个。输出展览17个。
学术研究:科研项目7个,出版物5部,业务人员发表论文77篇。
藏品管理:新增藏品80件套,修复文物233件套。
社交服务:社教活动670场次,人工讲解1.1万余场,累计服务观众119万人次。
文创经营:新开发文创45类上百种,销售额不断攀升,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六、设施管理单位运行状况
理事会成员信息:
于健:党委书记,主持全面工作。
姚旸:党委副书记、馆长,负责博物馆日常管理工作。
钱玲:党委副书记,分管组织人事、宣传等工作。
沈岩:副馆长、李叔同故居纪念馆馆长(兼),分管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等工作。
冀建勇:纪委书记,负责纪检监督工作。
秦鹏:党委委员、财务部主任,负责财务管理工作。
文化志愿服务情况:全年开展志愿讲解6419场次,日均服务总时长104小时,服务观众61万人。志愿者团队建设管理更加有序,服务热情日益高涨,“天博蓝”成为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志愿团队品牌。
社会捐赠信息:2024年天津博物馆共接受捐赠藏品71件(套)。类别涉及工艺、书画、陶瓷、文献、纺织等。其中包括鱼龙纹古砖1件,紫砂壶13件,“虹麟”瓷器1件,道光十七年紫地绣花马甲1件等。2024年末更有天津女排向天津博物馆捐赠2024年世界女子排球俱乐部锦标赛亚军奖盘。这是中国乃至亚洲俱乐部在世俱杯中取得的最好成绩。这一成绩不仅是对球队实力的认可,更是对中国女排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对此收藏也体现了天津博物馆“为了明天收藏今天”的收藏举措。天津美术馆2024年新征集入藏作品276件。例如中国著名新兴木刻先驱和开拓者、著名版画家刘岘先生(1915—1990)之女王人殷女士,向天津美术馆捐赠了包括版画、国画、水彩画、黄杨木口板原版等在内的实物34件及部分书籍。
分馆或分支机构基本信息:天津美术馆(天津市河西区平江道60号);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天津市河北区海河东路与滨海道交口)
七、社会合作情况
国内合作:与外省市近30家文博机构达成合作50余项,组织召开“京津冀文物保护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三地文物博物馆学会联盟成立大会”等会议,推动区域间联动发展。
国际合作:天津博物馆积极拓展国际文化影响力,彰显大馆国际担当。不断拓展境内外展览合作的广度,举办“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广珐琅特展”“波兰琥珀文化艺术展”“哈萨克斯坦历史文物展”等,展示境外异域文物风采;成功打造并推出“遇见天津 感受中国——‘东方雅韵’中国文化艺术展”,赴白俄罗斯莫吉廖夫州和西班牙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展出,与法国吉美博物馆、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等建立友好合作联系。
八、社会评价情况
媒体报道:全年媒体报道8227次,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年阅读量突破一亿。在新华社及多个国家驻华使馆或文化机构的支持帮助下,天博的多类讯息被翻译为英、法、德、俄、日、阿拉伯、哈萨克等多种文字,在多国得到广泛传播,也首次借助我市官方媒体支持,文化信息登载于推特等国外知名媒体平台。
公众满意度:通过线上线下发放问卷、实地访谈等方式开展观众调研,综合满意度达95%以上。
荣誉奖项:获得多项部(省)级集体奖励和个人奖励,如“河上花:中国花鸟画之道”获评第二十一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二十四节气文物精华展”荣获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板凳上的博物馆”课程荣获2024年度天津市博物馆优秀社教十佳案例。在首届“博协杯”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中,获专业组二等奖志愿组三等奖等。
九、公众满意度及意见反馈情况
满意度调查:通过线上线下发放问卷、实地访谈等方式开展观众调研,综合满意度达95%以上。
意见反馈:观众对展览、服务、设施给予了较高评价,同时提出增加展厅互动项目、提供更多餐饮选项等建议。
十、总结与展望
2024年,天津博物馆在文物保护、研究、展览、教育、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展望未来,天博将继续秉持初心,不断创新,为传承历史文化、服务社会大众作出更大贡献。
天津博物馆
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