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 防疫一线的天博人系列报道(一)

2022-01-18

自1月8日天津市突发疫情以来,天津博物馆党委积极响应天津市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中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提出疫情防控工作的四点要求,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加入防疫志愿队伍,开展志愿服务。在党委领导下,三馆一院的干部职工在坚守工作岗位,配合全市筛查的同时,纷纷奔赴各区核酸大筛查的一线开展志愿服务,涌现了一批闻令而动、冲锋在前的先进代表和优秀事例,我们将进行系列报道。


疫情就是命令 哪里需要去哪里


2022年1月9日,是天津市全民筛查的第一天,公休在家的天津博物馆副馆长、李叔同故居纪念馆馆长沈岩立即到所在社区居委会报到,希望能为突如其来的防疫工作尽一己之力。

居委会为她分派的任务是逐户拨打小区2栋楼住户的电话,确认已验核酸人数、督促未验核酸人员抓紧时间去验核酸。工作中,沈岩仔细询问、认真叮嘱、详细记录,对于居民提出的“能否入户检测”“家人今晚赶不回来怎么办”等问题,耐心解答;对于一时无法接通的电话反复拨打,直到接通为止。

通过志愿服务,她看到了社区基层干部的辛苦,也感受到了社区居民的觉悟。“当疫情来袭之时,大家都能做到相信政府,积极配合,服从安排,表现出了咱们天津人的良好素质。”



疫情防控有担当 责任重大保一方


在接到所在居委会通知本楼居民7点做核酸时,天津博物馆行政管理部主任、太平镇红星村第一书记李光立马想到博物馆观众和驻村群众的核酸检测工作,于是他不仅积极参与居住地南开区居民的筛查服务,下午又到天津博物馆协助馆领导安排观众进馆防疫流程以及物业公司防疫期间的人员值班和设备运行,晚上,更是驱车140余里赶回红星村准备转天的滨海新区核酸大筛查。



作为红星村第一责任人,李光10日早上六点就在红星村小广场布置全村的核酸采集,组织村民有序排队,严格执行间隔1米距离的要求。一上午顺利采集1170名村民数据。下午,他安排部分工作人员继续在村里采样,自己带领工作人员奔赴红星村内的天津新希望六和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为那里的职工进行核酸大筛查。该公司是村里引进的一个仔猪繁殖项目基地,生产车间因涉及动物检疫管理,严格管理人员进出,筛查人员只能隔着栅栏登记、扫码、采集,在野外一站就是一下午。在得知还有部分员工在外办事未归时,李光又安排人员专门为他们检测,最终完成了该企业全部人员的检测工作,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两不误。



经过一整天紧张有序的工作,村里还有19名不能出门的老弱病残人员未采集,李光当即和镇政府领导反复沟通多次协调,当晚全部入户采集。连续奋战14小时,截止1月10日20点,红星村村民和外来人员全部实现核酸采样共计1400人,圆满地完成了全员筛查任务。1月12日,在全市第二次大筛查中,李光从拉警戒线、贴一米线、搬办公桌椅、提示村民保持距离排队到指挥人员分流,样样干在前面。防疫紧要关头,他第一个出现在村委会,最后一个离开,在群众中起到了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在检测取样过程中,人们总能看到李光扶老携幼帮助特殊人群的身影。两轮大筛间隙,李光和两委干部还马不停蹄,将原本打算春节发的米面粮油慰问品提前发放到了群众家里,保障村民生活不受疫情影响。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第一书记,李光和村两委干部拧成一股绳,和群众打成一片,以初心担使命,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能力和素养。



配合核酸筛查 我们义不容辞


1月8日,家住津南区的天津博物馆办公室党员高昳君,注意到社区党员联络群的一则消息:请各位党员抓紧时间熟悉核酸大筛流程,随时待命。9日早上7点,群内再次发出通知:请社区所有党员下楼集合待命,配合组织核酸大筛。他和妻子第一时间下楼集合,开始协助搭建应急帐篷后,紧接着在社区的安排下,每个人负责一栋楼的通知与组织工作。每栋最多有128户,最少也有75户,庞大的筛查基数让他早早做好了熬夜奋战的心理准备。



高昳君负责的13号楼一共25层,他采用自上而下、逐层敲门的方式,通知住户扫码预约,登记入住人数,并告知做好核酸筛查准备、等候通知。自己的工作完成后,他又和其余楼栋志愿者一起逐栋通知下楼检测,并协助维持现场秩序。

晚上24点,社区27栋所有住户全部检测完毕。来自不同岗位的志愿者们从相互陌生到彼此默契,在最后五小时创造了扫清18栋楼的速度,留下的只有快到模糊的照片、磨破的鞋套、雾化的面罩、汗湿的手套和穿脱两难的防护服。随后几天,确诊病例虽还在增加,但全市在防疫方面的举措已初见成效,创造了全民核酸筛查的“天津速度”。



1月12日中午12点,再次接到了配合核酸二筛的通知,同时还有陆地大风蓝色预警的消息提醒。寒风中,高昳君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再次在寒风中奋战了十二个小时。“这十二个小时,是争分夺秒、冻手冻脚的,但我们并不觉得艰辛,因为有太多的感动与帮助!”从接到个头还没有桌子高的小朋友递来的第一块爱心饼干开始,大家的一波波爱心攻势就让人破防。“一壶壶的热水、咖啡和奶茶为我们驱逐寒冷,一瓶瓶装满热水的瓶子让我们把冻僵到不能握笔的手捂热,一袋袋暖宝宝接力似的不停送到我们手中,一句句‘辛苦了’让我们觉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他说:“每个人都在以各自的方式为天津抗疫贡献力量,每个人都是这场“战斗”中最棒的一员!”


一碗特殊的腊八粥 驱散所有的寒意


90后年轻党员贾曼来自天津博物馆办公室、媒体中心,在居住地所在社区大筛需要志愿者支援时,她第一时间报名,赶往检测点。

“当时听说人手不够,我就想过去帮帮忙”。穿上志愿服务的红马甲和“大白”防护服,她迅速投入到引导观众扫描试管、维持现场秩序的工作中,从中午一直工作到凌晨。为了减少市民等候时间,她一路小跑着在队伍前后穿梭,并耐心为市民讲解筛查流程,帮助老年人操作手机,并主动申请增加一个登记台,显著提高了所在队伍的筛查效率。



三九寒天、隆冬腊月。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夜晚降临,来检测的市民不少都裹上了厚厚的羽绒服。“防护服不透气,正好挡风,但忘了穿厚靴子”。脚底的寒意袭来,冷得直跺脚,手上登记市民信息的笔却不能停。因为写一会儿手就冻僵了,她和小伙伴一个读一个写,轮流交替,完美配合。当时她的家人都还没有检测,当老人抱着小孩来到她所在的队伍排队时,两岁的孩子看到穿上防护服的妈妈没敢认。老人担心她受冻,特意带来了厚靴子和手套。为了提高速度减少排队市民寒风中的等候时间,她没敢耽误,按流程给家人做完登记就匆匆埋头投入下一批市民的筛查工作中。“小孩很懂事,知道妈妈要工作”。志愿者的奉献市民也看在眼里,“有位小女孩往桌上放了几片暖宝宝,天太黑了也没看清她长啥样她就走了,只留下一个背影”。另一个感动的瞬间发生在腊八粥送来的时候。晚上十一点,街道工作人员送来一锅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忙里偷闲喝碗粥,身心都被治愈了。



腊八之日,八方食物合煮一碗粥,寄托着人们“合聚万物,调和千灵”的美好心愿。而对于贾曼而言,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她亲身感受到了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有这样的精神,相信我们的城市一定行!”

微信
天津博物馆
天博TJM
微博
天津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