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推出实验戏剧《进入雪景寒林之境》 打开博物馆空间 深入奇妙画面

2023-03-27


进入雪景寒林之境


演出日期:2023年3月26日、27日

演出地点:天津博物馆一楼报告厅


3月26、27日,天津博物馆首部委约表演作品——实验戏剧《进入雪景寒林之境》将在博物馆内上演,形成了戏剧表演、数字沉浸式艺术展和《雪景寒林图》真迹展出的“三重奏”,体现了天津博物馆深入挖掘馆藏文物,让文物“活”起来的多元思路。

《进入雪景寒林之境》由青年艺术家闫小平编剧、导演,舞台三面围绕影像,地面是镜面材质,用独角戏的形式构建出一片雪和一个人相遇的故事。剧情从“雪”的视角出发,探究当代青年的隐秘生活,传递人类在对未来充满不确定的今天,更加需要彼此,具有独特的洞察力。

这部实验戏剧拥有自己的独立角度,从年轻的、当代的视角出发,以博物馆为舞台,以戏剧为介质,在当代观众和宋代绘画之间建立了独特联系。天津博物馆的初衷是希望观众能和艺术品在不同维度中相遇、碰撞,从而与艺术品发生更多的故事,更新对艺术品的感受,得到多元的艺术体验。



【古典人文精神的当代叙事】


藏于天津博物馆的《雪景寒林图》被视为中国绘画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理解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精神的重要入口,画中充满孤寂荒寒之美与开阔浑然之境,流露着画家范宽的理性光彩与情感意蕴。



作为天津博物馆的特别委约项目,实验戏剧《进入雪景寒林之境》创作团队反复观看原画,查阅了大量学术资料,“解读作品,就先要理解它的精神实质,在理解原作人文精神基础上,想象和放飞,形成戏剧的表现样式。”闫小平导演介绍,“范宽非常有趣地处理了自我和外部环境的关系——画面不起眼的地方有一个人独自面对渺渺雪林,这奇妙的构思提供了多维度的想象空间,产生了更复杂且丰富的审美内涵。”

实验戏剧《进入雪景寒林之境》打破了博物馆展览和戏剧表演的界限,用三面幕墙和镜面地面为舞台,光影交叠、场景流转,观众互动性极强,共同构筑出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



【在博物馆演出有什么不同?】


实验戏剧《进入雪景寒林之境》采用独角戏的形式,全剧节奏轻灵、诙谐幽默,舞台氛围转换巧妙。兼具观赏性与理性思考,使观众和角色产生了同理心,被角色吸引。

演员代鹏飞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硕士研究生。剧中,他站立于镜面舞台之上,舞动白雪、挥洒墨绸,情感细腻丰满,表演充满张力。

当提及“在博物馆演出有什么不同”时,代鹏飞坦言此次排演非常艰难——闫小平导演强调建立和观众的联系,希望通过多元化、试验性的表演方式,带来充满开放性和参与感的整体呈现。代鹏飞说:“在排演过程中,我们会讨论社会现实。导演还为我解读北宋的文化,甚至讲了传统戏剧在宋、元、明的不同样式,也提出了很高的表演要求。对我而言,这是一次表演能力的刷新,剧中不仅有肢体的元素,还有写意的精神,以及戏剧的游戏感,我也希望观众能和我一起按下经典作品现代解读的刷新键。”



【回归传统艺术寻找灵感】


高仅三米、长十米的舞台尺寸,是展厅空间给实验戏剧《进入雪景寒林之境》创作团队埋下的挑战,他们行走于当代艺术领域,又一次次回归传统艺术寻找灵感。

田湛是国家大剧院知名的服装造型设计师和监制,他被宋代绢本画卷特有的暗金色与笔墨深深触动,他长时间地观看这幅画,充满气韵的树枝让他联想到人体经络的错综相连,并将其确定为本次服装设计的主要元素——暗金色薄纱、黑色透明的巴厘纱与绢本材质相呼应,错落缠绕的黑色线条暗示着树枝和雪。田湛数易其稿,在现代的设计中加入中式传统剪裁,以使上身没有接缝,他说:“雪从天降,所以他的衣服必须天衣无缝。”最终制作出的服装神气十足、精美绝伦,时代活力和传统工艺在他手下巧妙融合。

广受好评的优秀青年灯光设计师袁野,也以《雪景寒林图》为创作灵感的依据,他的视觉呈现并不以写实为基点,而是用灯光设计捏合表演与影像。他说:“传统艺术虚实相生,黑白互表,我要学习这种智慧,力求为“雪景寒林”创造一个美好且有趣的世界!”他克服了场地的限制,在有限的物理空间内,呈现了唯美的画面。



【当代个体和历史经典共鸣】


范宽《雪景寒林图》的创作有其特殊的历史土壤。北宋时期频繁降雪,外部气候环境寒冷。同时,人文思想和美学风格发生巨大变化,画家作为创作者的主体性得到空前彰显,更加个性化、私人化地将个人观念注入到绘画中。范宽的一生经历了谋生挫折、风尘跋涉和任职磨砺,他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寒冷,又受到社会思潮的浸染,《雪景寒林图》横空出世,传达出自己对传统“天人关系”的理解,在画中挥发出了生命的极致和精神的升腾。

此外,画家也借创作雪景建立理想世界,期以减轻现实生活的压力。范宽之外,其它北宋雪景山水画也多为顶天立地的全景式构图与清旷的平远法布局,画面可居可游,或孤寂荒寒、或静谧恬阔,饱含着画家心怀逸思、跃入脱俗的情感意蕴。在画家的笔下,微小的个体和无穷的世界形成对照,在这些画作中,既能感到个体的孤独、渺小、焦虑和无望,也能感受个体从自然世界、理想世界得到了生命价值的赋予,得到了精神的慰藉。

正如波德莱尔的名诗《应和》中写的那样——“如同悠长的回声遥遥地汇合。”对普通观众而言,欣赏传统绘画并不仅是欣赏技法,也可以还原到个体和艺术家心灵的感知共振,年轻的主创团队正是希望通过戏剧的形式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在他们眼中,宋元绘画不仅有技法的突破、成熟,也是艺术家对其所处时代的思考与表达。历史上的每件伟大作品都有自己的精魂,他们希望去触碰、唤醒这片精魂,并将其带入新的场域,与公众及社会产生链接。

微信
天津博物馆
天博TJM
微博
天津博物馆